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提升实践育人实效,全面推动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利18备用官网继续开展“千村千企千红”社会实践活动。2025 年暑期实践立足“千村千企千红”主题方向,结合学校学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开展。6个学校重点实践项目,13个学校支持项目,19个学院精品项目,3个学生社团专项,2个教师课题专项,24个研究生专项,4个校友专项,2个中外专项,共计352支团队、2032名师生将秉持着真学、真看、真听的态度,深入乡村田野、企业一线和红色教育基地。贸大青年将用精神伟力激发青春活力,用青春行动建设美好中国!
本次研究生专项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数字经济”等分主题,选拔24个团队、128名研究生奔赴北京、山西、福建等13个省份的18座城市开展实地调研,探寻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新渠道、新思路,开拓研究生实习实践的新方法、新路径。第四批研究生专项实践团队继续奋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1.探滇蓝莓国际化路径 践贸大青年兴农担当
7月30日至8月5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莓好星球队”赴云南红河开展实地调研,核心聚焦蓝莓产业国际化路径。调研中,团队先后走访省农业厅以明晰产业发展政策,调研草坝镇村集体企业考察技术推广实践,深入田间与农户、草坝镇党总支书记交流,了解“622”联农带农模式对赋能生产的积极作用。此次调研既明晰了产业发展方向、提升成员专业实践能力,后续团队还将梳理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助力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


2.红色根脉映太行 晋商老号焕新生
8月18日至25日,中国金融学院“红色足迹探寻小分队”赴山西太原,围绕“从红色革命到企业革新:中共太原支部精神对六味斋企业发展的启示”开展调研。团队走进中共太原支部旧址暨彭真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走进六味斋控股集团,探访企业“1331党建工作法”“啄木鸟监督机制”等特色实践,了解老字号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实现非遗工艺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此次让我们认识到红色精神如何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老字号守正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现实样本,也为青年学子思考“红色文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教材。


3.沪上研学悟金融 数赋未来践初心
8月19日至22日,中国金融学院“三棱镜实践团队”赴沪开展“沪上脉动・数赋未来”暑期实践,团队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文之峰、辅导员张涛带领,获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支持。师生参访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天山铝业、上海银行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东方证券等地,既了解科技金融、实体产业运营与数字金融发展,也重走红色金融路、感悟红色精神。此次实践让学子直观感受金融强国建设,坚定将专业能力融入国家发展的信念,为未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金融创新奠定基础。


4.探拳乡承非遗 谋新径促振兴
8月20日至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乡韵拾光”实践团队赴邢台梅花拳传承基地开展专项调研。团队首访发源地平乡县溯源文化根脉,继而与传承人张西岭深度交流,围绕拳法历史、农村传承困境、坚守创新实践及 “拳进校园” 等议题,明晰其传承现状。成员还观摩练拳现场,见证中外爱好者共研技法,直观感受非遗跨文化魅力。此次调研既深化成员文化认知、积累研究样本,更坚定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信念。


5.数字赋能活化历史,叙事创新赓续基因
8月20日至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燎原”红色党史实践调研小队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专项调研,致力于深入探究红色党史展览的叙事策略与记忆建构。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队员们与游客及场馆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广泛征集他们对党史展览内容与形式的看法。团队亲身体验了叙事创新,打造故事化表达、技术赋能,构建沉浸式体验等多种现代化红色党史展陈方式。通过本次实践,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红色文化传播当代路径的理解,更坚定了运用专业所学服务党史教育创新的决心。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红色展览应更注重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借助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革命历史“活”起来、让英雄人物“近”起来。未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系统报告,为红色展馆的现代化提升提供学理支持与实践建议,助力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6.寻红色记忆于乌兰 谋文旅融合在北疆
8月22至25日,经济学院实践团队“风起草原,红动北疆”赴内蒙古乌兰察布开展暑期调研。团队先后走访了集宁战役纪念馆,重温抗战岁月;参观乌兰察布博物馆,了解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考察市文物保护中心,探讨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机制;走进党史馆,学习党的奋斗历程与精神力量。在实地走访和交流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并重点关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可能路径。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红色文化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理解,也为探索“红色文化推广+旅游经济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思考。


7.千企深研红旗志,青春智献强国梦
8月23日至24日,多学院联合组建的“一汽小贸咪”团队,深入吉林长春中国一汽红旗基地开展“千企深研”实践。团队探访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地——红旗一号门,回忆共和国工业摇篮的峥嵘岁月;在红旗文化展馆,目睹了第一辆国产红旗轿车、历代主席阅兵所乘坐的特种车及高端车型“国雅”,感受民族品牌的辉煌历程;还走进了红旗繁荣工厂,见证了火花飞溅井然有序的全自动化车间、高效流水线,沉浸式体验了民族汽车工业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型。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成员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脉络和民族品牌的强大实力有了全新认识,更激发了我们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的热情与担当。


8.探寻抗战将领历史贡献 赓续红色精神时代传承
8月26日至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铭记山河·正青春”团队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抗战名将纪念馆,围绕“抗战将领群体的历史贡献与形象塑造研究”开展实地调研。团队通过参观展陈、查阅档案与观众访谈,系统梳理了抗战名将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重要贡献,关注其在国家记忆建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精神传播中的作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从展览叙事与传播方式入手,思考如何让英雄事迹以更贴近青年的方式“活起来、传下去”。本次调研旨在以青年视角理解和传递抗战精神,推动红色资源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创新表达。团队成员表示,将把所见所思转化为研究成果和实践行动,进一步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9.调研红旅路,探索发展径
8月28日至9月1日,统计学院“从容应队”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纪念馆等地点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成员通过系统参观主题展览、认真聆听专业讲解、积极参与馆校座谈等多种形式,重点考察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带动区域旅游发展、促进文创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模式与实际成效。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多维度探讨了红色文旅项目的市场潜力、文创产品的价值转化路径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此次调研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红色资源赋能文旅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理解,促进了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更增强了大家运用专业所长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感与行动力。

